Posts

2025初夏,中国大陆游历两周记

Image
2025初夏,中国大陆游历两周记 时速350公里,高铁列车奔驰在江淮平原上。 车厢里整洁干净, 座位宽敞舒适。邻座的菇凉拿出笔记本开始工作; 我要了一份现做的高铁盒饭外加一杯咖啡, 总共118元。和以前的绿皮车比,这是两个不同的世界。列车驶向北京,我的中国之行也接近尾声, 是时候写个总结了。 这次中国行我们的路线是北京,湖南老家县城, 湖南韶山, 合肥, 然后从北京返回美国。总体的感受一言以蔽之,就是“变化真大”。除却明面上的城市建设,最显著的是 以身份证为核心的数字ID在疫情期间被完全的建立起来, 整个社会进入了实名制的时代 ,人们在丧失隐私的同时也享受很多便利服务。不但网购商品已经被做到了极致, 网购服务如钟点工也是无比方便。高铁已经没有纸质车票一说, 旅游景点也是刷身份证直接进。这当然给没有身份证的人带了很多的不便,不过我找我姐借了个手机, 连上她的银行卡,解决了支付的问题,否则真的是寸步难行。 五月底的北京非常舒适,城市建设和5年前比又进了一大步。其中最大的变化是城市里的公共厕所比以前干净很多,应该已经达甚至超过了到了很多欧洲旅游城市的水准。据我姐夫说北京的雾霾少了很多,沙尘暴也不再肆虐,不得不说共产党的各种严厉整治确实是带来了肉眼可见的效果。去了长城,故宫,颐和园,动物园。因为是端午节后到达的北京,各旅游打卡景点人不多,体验还不错。我上一次去这些地方至少是20年前。其中北京动物园可能只剩下南门的牌子还是原来的样子。看到一只天鹅,优雅的在水面游泳。   早上起来跑步,清晨的什刹海赏心悦目。 回到阔别二十年的老家,呈现在眼前的更是一个完全不认识的城市。本地建县可追溯到北宋熙宁年间开发湖广,县城沿河而建,取名新开元化之意。一千年多年来的变化可能没有过去二十年大:跨河的大桥从一座变成了五座, 滨河的新区修的很漂亮,而老城区变成了一个所谓的历史古城, 虽然真正的老物件可能也就是一条民国时代的青石板街。晚上在老城区走走,处处都有**丐版**的丽江的影子。大红灯笼点缀于黑夜中,说实话有点儿瘆人。见到阔别已久的父辈,他们都老了。然而在他们的眼里, 我出走半生, 归来还是那个少年。离别时我有些难过,他们反过来安慰我,让我安心在外面发展。 傍晚夜幕下的江西会馆 大红灯笼下的青石街 合肥城市建设就不说了,大家都知道自从高铁米字经过合肥以后,城市有了大发展。对我而言亮 点...

阿富汗,美国帮助下的nation build模式的破产(原创)

  美国从阿富汗撤军,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是各种乌龙和狼狈不堪。从2001年进入阿富汗算起,美国在阿富汗的二十年做了两件事:1.)反恐战争,包括追杀911的幕后元凶本拉登和预防性打击以阿富汗为基地的恐怖组织;2.)重建阿富汗,通过大量的国际援助,试图在阿富汗再造一个民主政府,实现长治久安。第一个目标,应该说是胜利的完成了,2011年本拉登伏诛,二十年来美国再也没有大规模的恐怖袭击;而第二个目标,从neo-con到liberal都鼓吹的nation buidling,是彻底的失败了。民选的阿富汗政府不堪一击,一个星期之内就collaps, 留下恐慌的阿富汗民众冲向Kabul国际机场。 失败已经是事实,问题是为什么会失败? 根据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 的报告, 从2002年到2020年, 美国在阿富汗的援助高达$144B. 与此同时, 阿富汗的GDP从2002年的$4B增长到了2019年的$19B. 即便在最高点, 也不过人均每天$2 GDP;直接的后果是全国90%的人口生活在绝对贫困中,寿命预期才48岁。 美国一个国家投入的$144B, 平均每年7B,相当于国家一半的GDP,分到每个人身上(38M 人口), 是每人每年$186, 四口之家一年是$800. 除了$144B的援助,美国还有将近$1T 的军费花在了阿富汗。么多钱砸下去,怎么就沦落到阿富汗政府一个星期垮台,美国人仓皇出逃这个地步? We failed Afghanistan, not the other way around. - Matt Tabbi 美国重建阿富汗的失败,是因为腐败,花了这么多钱,根本没有送到阿富汗人的手里。 前段介绍过的书《Why Nations Fail》(  link  5 ), 书中讲了一个国际援助在阿富汗的实例。阿富汗中部山谷偏远地区的村民们听到广播宣布,一项耗资数百万美元的新计划要替他们修复房子。过了很长时间以后,由著名的军阀Ismil Khan的卡车运输送来了几根木梁。但是它们太大了,不能用于该地区的任何东西,只能当作柴火烧掉。那么,承诺给村民的数百万美元上哪里去了呢?有 20% 被用作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费用。其余部分转包给一家NGO,他们将另外 20% 的费用用于自己在布鲁塞尔的总部,依此类推,再转手三次,每一次...

和一篇, Why Nations Fail, 向Caffeine致敬

Image
  我很高兴看到   @Caffeine   写了关于Why Nations Fail 的书评。 咖啡因的大作高屋建瓴,提纲挈领,大赞。为了不让大作曲高和寡,我在此展狗尾续貂,展开开说几句。敬请批判。 Why Nations Fail 是我的favorite 之一, 他的后续作品 Narrow Corridor 与此书一脉相承,但艰深很多。各位有兴趣的也可以一读。 全书的中心观点在前言和第一章中就提出来了, 即国家的相对成功不是由于地理,文化或无知,而是由于其政治体制的包容性 (inclusive political institution)。政治制度的包容导致经济制度的包容 (inclusive political institution leads to inclusive economical institution) ,而包容性经济制度(其内涵在于财富的重新分配 - 而不是财富的世袭, 以及democratize 获得财富的途径 – 而不是少数人依靠权力垄断财富的途径)会增强包容性的政治体制。正因为inclusive political system, 所以权力和既得利益者无法阻碍和扼杀creative destructive. 再加上对财产权的保护, 使得有更大基数的充满活力的人们进行了发明和投资。 上述过程是一个良性循环, inclusive political institution 和 inclusive economic institution 相得益彰,相互加强。 这个理论的反面是排他性的政治制度(exclusive political institution)和掠夺性的经济制度(extractive economic institution)。常见的形式是包括垄断,奴隶制,农奴制和封建制度(feudalism)。而且财富和权力越是集中,掌权者传播和执行这些制度的能力就越强大。与前述inclusive institution 相反的是,精英不对民众负责,他们会保护垄断者(或者本身就是垄断者之一),并抵制对其霸权的任何威胁,例如creative destruction。由于对财产权的无视,在这样的国家里任意剥夺投资人和发明家财产的事情是不可避免的。这使得广大人民没有动力进行长期的发明和投资。而且了维持统治者的需求,在缺乏...

Civilization: The West and the Rest 读后感

尼尔*弗格森的作品 *Civilization* 出版于2011年。其时美国刚从Great Financial Crisis 的打击中回血,欧洲大陆还在债务危机的泥潭中挣扎。东方的中国则借力WTO的市场准入和庞大的人口红利,在烈火烹油房地产加持下高歌猛进。**一时间“北京共识”呼声高涨,而“华盛顿共识”则星光暗淡。** Ian Bremmer 在 《The End of the Free Market》 中写道:2009年5月,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何亚非在纽约的一个座谈会上问他 “Now the free market has failed. 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proper role for the State in the economy?” 文明》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版了。 开篇作者提出一个问题:西方文明是如何在过去500年间称霸世界的? 如果有人乘坐时间机器回到十五世纪初, 那么东方的文明毫无疑问是优越领先的:远东的中心北京正兴建紫禁城;在近东,奥斯曼土耳其人正进逼君士坦丁堡。而英格兰还没有从黑死病中恢复元气,伦敦的街道上也到处铺满了“人造黄金”。那么西欧文明凭什么胜过外表看来比它优越的东方帝国,以至于称霸世界500年?弗格森认为答案是西方发展出六大“杀手级应用”:竞争、科学、财產权、医学、消费社会与工作伦理。全书以浅显易懂的文字分别讨论了上述六个因素。科学、医学,与新教工作伦理是华人读者熟知的西方成功要素,很多社会历史学家也提出过: 比如Max Weber的《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》, Jared Diamond 的《枪炮、病菌与钢铁》等等。 另外三个要素竞争、财產权与消费社会相对提及较少,但在弗格森看来至关重要。 一. 竞争。 本章讨论的是14世纪以来中国为代表的远东为何不可避免的落后于西方。 作者对比了处于相对静止之中的中国和处于政治割据分裂的欧洲。在弗格森看来,在欧洲的政治集团彼此为了香料无情的竞争之时,中国紫禁城却是平静无波与停滞不前。而竞争带来了三个好处,首先是推动了军事技术的革新, 如陆军的炮兵战术,棱堡防御,海军的新型舰艇如葡萄牙轻型多桅战船。军事技术的创新为西方赢得东西方的竞争提供了武力保障。其次竞争推动了金融创新, 如政府公债。金融创新为西方文明赢得东西方的竞争提供了财政支持。第三个好处也是最重要的一个,欧洲的政治...

俄乌战争更新, 2024年2月18日

Image
俄乌战争更新,  2024年2月 俄国入侵乌克兰已经马上要两年整了,残酷的战争即将进入第三个年头。 简单回顾一下战争的进程: 第一阶段: 莫名其妙的基辅战役 2022-02 to 2022-04 基辅突袭以及突袭失败以后的基辅围攻。基辅战役以俄国的失败而告终,我个人认为,俄国的特别军事行动就此结束。普丁希望的速战速决破灭。据说此间俄乌的秘密谈判,并部分导致了俄军的神操作, 但我个人倾向于认为俄军根本就是情报失误,然后没有任何准备和预案就发动了战争。 第二阶段:全面攻防作战,东线,东线,东线 2022-05 to 2022-08 俄国的东线重点进攻, 瓦格纳打下Popasna以后,先后攻占 北顿 和 利斯昌斯克达到高潮。期间还有马里乌波尔围攻战(我个人认为那个战役的结果从一开始就被决定)。此后俄军失去了进攻的动能,接下来由于种种我不知道的原因,在Izuim, Liman, Kupansk 方向大唱空城计,然并卵,被北约和乌克兰识破。 2022-09 to 2022-11 乌军在南线的Kherson 和东线的 Kharkiv反攻, 夺回了大约50%被占领的领土。在Kharkiv方向几乎是兵不血刃拿下了巴拉克利亚和kupiansk, 并且在Liman给了俄国人一个深刻的教训。 在南线,乌军利用海马斯摧毁俄军的补给线,最终迫使俄军撤出Dnipro右岸。 第二阶段是俄乌双方开始大规模攻防战,伴随大片占领地域的交换。第二阶段以俄军的胜利开局, 以乌军的胜利结束,俄军处境相当不妙, 俄国人被迫部分动员30万人。 第三阶段: 2022-11 to 2023-11: Stalemate, Snailmate Bakhmut: 2022-11 to 2023-05 为了遏制乌军的攻势,俄国换将, 瓦格纳和和苏维洛金制定了Bakmut 战役计划。这个战役我前面写过几次,其战役目的是吸引乌军主力在Bakhmut附近拉锯和消耗,为南线在扎波罗热方向建造苏维洛金防线争取时间,同时后方重整国防工业,做持久作战的打算。 结果乌军一头跳进俄军预设的战场,在这个绞肉机里面和俄军绞。 巴赫姆特之战以俄军的  完胜  结束,不但达到俄军的战役目的,而且在伤亡(死亡2万左右)居然低于乌军,让人非常惊讶。乌军失败的原因一方面是双方在火炮数量上的巨大差距,另外一方面是打政治仗,在战局...

帝国的余晖: 2023年葡萄牙游记

Image
一. 源起 葡萄牙是一个曾经辉煌的国家,见证了诸多历史事件的发生。里斯本作为葡萄牙最具代表性的城市之一,也有着悠久的历史。2023年4月,我带着家人来到里斯本游览,在温和的春光下,我用文字记录下了这段旅程。 葡萄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,当时它成为罗马帝国的一部分。经过数百年的变迁,葡萄牙在伊斯兰黄金时期被摩尔人征服。基督教徒从此开始了旷日持久的努力,争取收复伊比利亚半岛。这场持续数百年的战争被称为“Reconquista”(收复运动)。最终,在1142年第二次十字军东征的协助下,基督教徒成功收复了里斯本。自此以后,葡萄牙的首都一直定在里斯本,并且领土范围基本稳定。 葡萄牙殖民帝国的崛起始于大航海时代。当时,葡萄牙的探险家们站在地理大发现的最前沿,达伽马与哥伦布是大航海时代的并世双雄。里斯本贝伦区的发现者纪念碑(Padrão dos Descobrimentos)建于1958年,上面雕刻了葡萄牙航海史上的重要人物:亨利王子(Henry the Navigator)在西侧的第一位,达伽马(Da Gama)在西侧的第三位。 纪念碑前面的大理石广场由南非出资建造,用于纪念亨利王子去世500年以及他对发现好望角的重大贡献。广场上有一直径50米的巨大罗盘,中心处标示了葡萄牙人在大航海时代首次到达的地点和年份,其中也包括澳门 发现者纪念碑对面是热罗尼莫斯修道院(Jerónimos Monastery),它是葡萄牙曼努埃尔式(Manueline)建筑风格的代表之一。这种建筑风格主题是庆祝葡萄牙帝国奠定自己海洋霸主的地位,是在哥特式建筑的基础上改进而来,装饰繁复、奢华。我们去贝伦区的那天是星期一,修道院不开门,只好在外面照了几张照片了事。 从发现者纪念碑沿着泰戈斯河向西不远处,就是贝伦塔(Torre de Belém)。贝伦塔最早是作为防御工事设计建造的,用于保卫里斯本和其港口。和热罗尼莫斯修道院一样,此塔建于葡萄牙的鼎盛时期。塔上装饰了许多曼努埃尔式的象征物,如厚实的石绳环绕塔身、点缀石结、浑天仪、耶稣十字和一些其他的动植物元素,以彰显国王的威仪和葡萄牙航海家探索海外的功绩。 二.  转折: 1755 年里斯本大地震, 是一件改变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,也是葡萄牙由盛转衰的开始 里斯本大地震,发生于1755年11月1日,万圣节。其时城中的几千名教徒正在教堂做弥撒,全城毫...

2022年夏末, 瑞士和法国游

Image
立秋已过,白露将至,揪着夏天的尾巴,我和老婆大人拖着两个不情愿的娃跑到瑞士和巴黎转了一圈。总行程12天, 美酒美食的没有,但其他各种奇妙经历,可以和大伙分享一下。 一. 异常顺利的出发 公元2022年8月22日,星期一, 晴。 早起 小跑一段以后, 全家打车去了纽瓦克机场,准备坐当天下午六点的飞机去Zurich 。本来上午还好好的天气,临走的时候开始有点阴和闷热。我在车上嘟囔了一句: “不会天气原因延迟吧?” 结果刚到机场,就收到短信说“延误半小时”。我跟老婆大人说,正好有时间坐下来吃个晚饭,不赶, 挺好的! 很快饭吃完了,咖啡也续了两杯了,然而六点出发的飞机依然还没有踪影。望眼欲穿的等到一架飞机过来,航司说是在同一个gate的前一班飞机要去法国某地的。 其时已经是晚上7点多, 飞机预计起飞的时间已经变成了晚上9点半。 飞机的crew也在gate外一脸郁闷的等待。跑去闲聊两句,才知道前一班飞机上有人”being aggressive,the crew team felt unsafe to fly”, 所以已经到跑道上的飞机返回gate, 然后mess up所有后面的flights。 郁闷之下找某人抱怨, 某人说:“听说飞机晚点三小时以上就没边了。” 尼玛,真的是好兆头啊!   等啊等,心情几度起伏,前一班飞机重新登机了! 前一班飞机终于走了! 去Zurich的飞机终于来了!机组人员登机了!等到凌晨2:30am,飞机取消了!因为机组人员等待太久, 已经超时, time out了! 其时我已经在机场近10个小时,理论上已经到了苏黎世。全家极度疲倦,尤其还有两个娃。为了不让他们抱怨,只好让他们玩游戏… 咋办?UA的人建议大伙改签(俺在瑞士的安排, 他们当然是不管的)。 走路十分钟到gate91, 改签的人排队有好几百米。在队里等了十五分钟, 完全没有动。。。 打电话打不通, 网上的app chat 根本就是一个傻x 机器。保守估计,成功改签至少要等三小时以上。 其时已经早上3点,小孩子已经一晚上没睡觉。我问老婆大人,可以不去了么? 答曰:定的旅馆和apartment不能取消… 排队约一小时后,放弃排队,准备先出机场,然后再决定怎么办。路过最开始的那个gate的时候, 看见看到几个人围在一起。抱着走过路过不要错过的原则,我凑过去一看,才发现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