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海归,旧文两篇, 看世事变迁

今天整理硬盘, 找出两篇关于海归的旧文。两篇文章相隔七年,世事变迁。读之颇有所感,记下来吧,是个痕迹。

说说海龟吧 – 写于2011



海归从不是话题到变成热门话题,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变化。据我的观察,1995年以前来美国的,基本上没有人想要海龟的,有也是在国内有特别好的机会才会放弃美国的事业回去。2000年前后来美的人,慢慢的海龟成了一个话题,但大多数都是想要在美国工作几年再回去。 2005以后来美的人,很多都要直接毕业就回国。这个变化,一方面是美国的移民政策逐渐趋紧,经济不振所造成,另一方面也是国内的机会增加所导致的。二者一上一下,自让让回国渐渐就成为热门话题。
2001年来的美国,我以及我身边的同事的想法完整的反映了这个变化。工作这几年,身边的同事回国的不在少数,我当时参与的一个career salon,十几个人现在只有三个还留在美国。千人计划里面我的同事占了三个(现在已经接近十个),其中两个还是还是一起打球打牌的朋友。其余有去高校当博导的,有去私企作GM的,更多的是归国去了本公司的国内分部。这些同事朋友大部分在美国都有很不错的工作,全部都有绿卡甚至是公民,房子孩子都有,更无layoff之忧。但他们在美国大部分是技术路线,回国给自己提升了一个层次,作的都是中层的领导,也是换种活法。 从目前来看大家做的都不错,但也没见暴富的。
这里想说说回国的期望值。由于美国比国内毕竟要先进一些,通过回国给自己提升一个档次是可以预期的。但是也不能指望回国就从一文不名变成腰缠万贯甚至做人上人,那个年代已经过去了。如果在美国是个senior engineer, 回国做个部门经理,或者好一点做个director甚至General Manager是有可能的,这也是我的同事们回去的前提(回去如果再作工程师那就没有要了)。但如果再美国就是一个学生或者博士后,什么经验也没有,回去就要100万年薪,要做director,那不是可笑么?我的这些同事,会公司国内分部的大部分都拿到美国的工资(按汇率),但工资单上都没有这么多。(回高校的不知道,但七七八八也不会太少。)我以前的同事在美国的工资大概在10万到12万美元之间,那么国内的收入也就是60到70万左右,和版上的牛人动辄80,100万没法比。 
在国内这样的工资过什么样的日子呢?具体酸甜苦辣人自己知道。在上海,我的这些同事们现在大多租房子,按照我的tennis buddy的说法,上海的房子他现在买不起,也不想买。他租的房子买下来大概要750万人民币,实在太贵。当然他也在老家省会城市有房子作为hedge.前段时间我回国,和他聊了聊生活。感觉他活得很有干劲。但压力确实大,周围有钱人太多,那些早年在上海买了几套房子的人,工作就是娱乐,赚个零花钱。家庭生活也受影响,一周大概5天不在家里吃放,没办法,应酬太多。不过事业上找到了美国没有的感觉。现在手下的队伍从不到十个人长到了二十几个,今后会长到将近40个,还是蛮有成就感的。其他如衣食住行,小孩上学等等,版上很多文章,没必要赘述。想要指出的是,各有各的活法。我的朋友他手下招的土博,也就是不到20万的年薪,人在上海也照样活。我的亲姐姐北大毕业做律师,现在也不过二十多万人民币的年薪。不过我想要是我回去拿二十万那可真是没法回去,过是能过,憋屈。上海随便一个什么商场,进取一件Tshirt都要好几百人刀,真要随便花钱,实在是像流水一样。
我自己本人也动过回国的心思。从读书期间铁心回国,到博士毕业拿了国内的教职却没有去,到2010年下决心回国看看,碰巧天上掉了个馅饼,一个熟识的英国公司的美国分部的人(一起合作过项目)介绍我去他们公司上海分部作,待遇职位什么都谈好了,合同也拿到手,最后还是没有成行,来来回回好几次了现在想立刻回去的心已经淡了。美国的日子平淡,但也舒适;国内的日子紧张,富有成就感,到底哪个合适,只有自己知道了。


版上很多人鼓吹如果不回国的话,过了这村就没有这店。我是大不以为然。很多机会固然是一去不返,但也不是真的今后就没有类似的了。只要自己有能力,机会永远是有的。想要take chance, 回国吹牛骗人骗钱,那样的年代是早就过去了。如今出国也方便,对国外早就没有了那种顶礼膜拜,国人也精明的很,不是那么好骗的。至于说回国的就是loser, 那更加是胡说八道。有loser是肯定的,但很多人肯定是有自己的追求。大家还是不要judge别人了。真的做点对自己对别人有意义的事情更重要。


再谈海龟 – 写于2018

七年以前我在这里写过一篇,大意就是说海归不是说都在国外混不下去,更不是在中国海归人人跳楼,所以请大家不要相互鄙视,尤其海不归们不要上来就骂海归们“loser
。这一晃7年过去了,当年我那些回国的同事朋友们有好些已经回来了,留在国内的
title很多都吓人了,但发财的还没有见到。论坛上风水轮流转,已经变成海归或者
鼓吹海龟的人踩海不归了,真是很有喜感。

照我说啊,做人你就追随本心就好了,不要老想着路线优化。在美国或者国外处的不爽,向往祖国的强大,那就买张机票,拎个箱子回国就是。我们当年向往美国的强大,不
就拎个皮包2000美元就来了吗?对国内种种事情不满,或者热爱美国这片土地,那就安
安心心在美国好好干。在中国也有很多人像杨伟一样勤恳的工作不是?做人呢切忌企图
便宜占尽。过去十年确实有一大批两边通吃的人,但现在这个时代已经过去了,中美两
边都要挤压这帮两边通吃的人的生存空间。这应该已经是个很明确的趋势,如果看不出
来我也无话可说。个人的轨迹就像时代大河中的一滴水,左右腾挪看似可以改变处境,
但大方向最终还是被时代大潮带着走。

有人说海龟不是想走就走的了的,这个说法呢是混淆了概念。硬性的限制是法律层面的限制,比如说出国或者在海外发展,要受移民法的限制,不是想走就走;归国,除了已
经入籍的以外,并无法律上的限制。其他的就是经济层面的限制,比如买不起房啊去,
小孩上不起学啊等等。但经济层面的限制本身是你海归或者不海归的决策的一部分,并
不是一个限制。如果你打算海归,你心中对这种经济层面的限制应该早有准备。照我说
呢,如果买房,小孩上学还在你的决策天平中占据很大分量的话,你还是不要海龟了。
海龟的人要么已经过了这个阶段,要么对不确定性(向上)的向往完全压过这些考虑。

所以也劝板上回声木等,如果你们真在美国的话,那就打包回国吧, follow your
heart, 也什么大不了的。四月猴回国以后,好像找到了人生的价值,不就挺好的吗,
虽然他时不时要来显摆一下他的价值让人生厌。其他的人呢,也没必要老也说国内不好
。我本人是不打算海龟的,我在这里干的挺好,国内很多事情又看不顺眼,所以就安心
在美国干。但还是有人要回国,我是绝不会劝阻的,论坛上更加没必要。人自己的生活
自己清楚,素不相识贸然插嘴没有什么好处。跟你们说,大部分来问要不要归的人心里
都已经拿定主意了(confirmation bias),他们是来寻求认同的,各位附和一下就好,
实在是耿直就说说自己的见解,没必要争论,毕竟那是别人的生活不是吗?




Comments

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

2025初夏,中国大陆游历两周记

帝国的余晖: 2023年葡萄牙游记

2022年夏末, 瑞士和法国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