旧文一篇,谈谈美国华人的遇到的所谓种族歧视

随着中美两国关系每况愈下,网上关于华人在美国受到种族歧视的说法也多了起来。还有很多人提起华人在美国职场的玻璃天花板。下文是写于2016年的一个帖子,回复某人关于美国的职场歧视的控诉。发在这里留个纪念。

柔性歧视或偏见有没有呢?我想是有的,而且我认为用偏见准确一些,或者更准确的说是stereotype。原因很简单,近几十年来的华人职业群体确实是有很显著的特征,专注技术,家庭,不关心政治,不愿出头,努力工作但社交能力偏弱等。美国的社会也是由千千万万的普通老百姓组成,大部分也只能从自己 身边观察作出结论,那么他们的合力自然会形成一种面具化的印象。这些年随着华人群体的扩大,各行各业冒尖的人增多,那么这个stereotype自然会被打破。

所谓敌意,每个人在哪个地方都会有机会遇到。很简单,机会就那么多,竞争一旦激烈就会产生敌意。连奥巴马都感受到强烈敌意,在网上被人骂为“House N..."。在中国没有上海人对苏北赤佬的敌意?没有北京胡同串子对北漂的敌意?我和楼主的区别不在于来的时间长短,有无感受敌意,而在于自己如何看待这样的敌意,如何内心强大并战胜对手。我在纽约地铁里也遇到过有人说“go back to China!", 在北京也耳闻目睹滚回老家去!。这有区别么?

美国从国家层面敌视中国的倾向,那当然是地球人都知道的秘密。照我说这是一个好事情,因为有资格被敌视这绝对是不容易的,要没有毛主席领导的中国革命,没有几十年如一日中国人民建设这个国家,想要被敌视还没资格呢。可是我一再强调过,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是好事,有竞争才会刺激进步。从这个角度看,我认为中国来一个前苏联载人航天首先上天之类的刺激,或者在什么地方击沉一个航母战斗群,这样对美国有非常大的好处。这话在我的系列里面说过吧?但是国家层面的竞争,是否会投射到对社会中的个体呢?吾生也有崖,没看到过苏联鼎盛时期俄罗斯裔在美国的状态;但目前俄罗斯还是美国的一个麻烦制造者,我看俄罗斯裔在这里没有什么显而易见的排挤。华人身上的排挤我也未感受到。说到底,移民了,你就是美国社会的一份子,你效忠的就是美国(在此我要在此问候自甘二等公民的红军迷,你记得你的誓言吗?)。二战中艾森豪威尔是德国裔,战略轰炸德累斯顿的空军将军是德国裔,朝鲜战场上喊不要开枪的是华裔,他们有说自己被歧视么?美国政府歧视自己的国民,而去是努力工作纳税的那批,他们吃饱了撑的么?

高科技领域华人高管少,我个人认为与前述第一条关系更大,而不是瓦森纳协定。高官的成长需要时间,现在职场上活跃的四十岁那批很多是十几年前来的,具有鲜明的特色。华人在职场上要往上,首先要打破的就是这个stereotype. 英语都讲不溜,社交活动从不参与,怎么可能成为高管?除此以外华人个体职业(特指早期能力)强也是重要原因。华人不抱团大家都有体会吧?职业早期而言,具体技术水平重要,能力强则机会相对多,就容易在遇到挫折的时候换地方,但换来换去工资可能高了,但职业层次却上不去,一直在lateral move。对于职业的中期而言,软能力更重要,但太多的lateral move 使得很多人根本没有机会锻炼,那自然在职业生涯的长跑中会落后。这个现象,你观察一下比如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在投行的表现也能发现。我敢断言,随着华人群体的扩大,文化特性的改变,华人做到高层也必然增加。

瓦森纳协定主要还是对外,对内若有影响,更应该表现在技术领域,阻止华人参与特定领域。这个方面,本人在这个论坛上有authority。航空发动机重要吧,对华技术控制吧?我可以负责任的说,在美国两个发动机制造公司中,华人不在少数,不但不在少数,有很多人参与负责最关键的部分的研制,其中有很多和本人家庭有非常良好关系。本人从来到美国开始,先后做 DARPA, Air Force research, Lockheed-Martin, 波音相关的项目,当然有密级的限制,但绝非把华人排在外面。本人的妻子,也是国防部项目的PINSF一个大项目的评审委员会委员。基于本人的经历以及观察,瓦森纳协议对内没什么明显影响。但是,有一个事情对在美华人是有明显影响的,那就是华人对知识产权的极度不重视,有的甚至刻意的复制公司的技术资料然后回国山寨。中国政府也或明或暗的鼓励这种行为,这实在是极不负责的做法。这种吃里扒外的行为在哪里都是被人鄙视的,当然中国似乎除外,因为在邓实用主义的影响下,国内已经到来只要你偷得到就是牛的状态。比如说本站下面有个帖子,讲交换机里的一块散热铁板要一万块,贴主满满地就是觉得那是一块铁板的钱。那本人的一个专利是做散热,用于强电设备,也就是一个奇怪形状的金属构件,老夫及同事花了很多时间和钱来设计测试,是不是也就值那点金属的钱?前段天津张教授类似的事情再多来几次,我是Avago的研发主管我也要小心一点中国人啊?

超级大学的AA说来话长,不想在此赘述。但我想说超级大学的AA有其合理性,也有很大的不合理,今后再说吧。

最后,写这个并不是要否定在美国华人出头的难处。换一个环境,人生地不熟的地方,当然更困难一些。想要做过江龙当然要有非常之能。做不了过江龙,那就回去做地头蛇也不失一条出路,说不定更容易更好。但出来混,愿赌服输,告失败了骂街怨天尤人,和街上小流氓一样说狠话你等着,我还会回来的!,那他妈只能让人瞧不起。
我写此文不是要给楼主看的,我也不欢迎他的回帖,更不会搭理他。从他表现出来的逻辑能力,智商和情商看,他能混出来才是让人惊讶



-- 回复某人,关于日裔集中营


1. 世界是发展变化的,美国也不例外。二战时期日裔美国人被内迁和集中居住,重要的原因就是珍珠港偷袭以及随后的Niihau incident。这两件事情引发了当时美国社会对日裔的全面敌视,而Niihau incident尤其是引发美国社会对归化(入籍)日裔美国人忠诚度的怀疑,此后才有罗斯福的9066号总统令。这个事情有其历史背景,更重要的也有文化背景,即当时美国社会种族歧视还是一个相对普遍的现象,黑人民权运动尚未发生,KKK还大行其道。但是,短短十几年以后,在朝鲜战争,越南战争中,尽管中国站在了战场的另一方,并且给美国造成严重损失,这种集中营并未再度出现。这本身就是美国社会的一个巨大进步。在经历80年代卡特总统的调查以及里根总统的正式道歉和赔偿之后,美国社会的自由和平等历史性的前进了一大步。今天的华人状态,怎么能和二战时期的日裔比呢?
2.美国的徳裔没法说歧视,因为他们是最大的族裔之一;但俄裔可是典型的少数族裔,而且区分俄裔也不难。更重要的是,美国的国家统计局有详细的族裔记录,(二战时区分日裔国家统计局就出了大力)真要歧视俄裔,也就是一个总统令的事情。但除非极端情况出现并且历史倒退,我是不认为集中居住的事情会在俄裔身上出现。相反,真的有那么一天中美发生热战,我看海归和有海外关系的人在中国遭殃的可能性更大。这个历史,大约不需要我来复习。其实甚至不需要复习历史,看看这个论坛上一些的嘴脸就知道了。
3. 那交换机里面的铁板价格当然不仅仅是知识产权的问题。我举这个例子不过是要作为国人知识产权意识的淡薄的一个佐证。我与陈王有过关于知识产权的争论,你有空有兴趣不妨考考古。我预言,以今天很多华人的投机心态和对知识产权的漠视,华人在美国还会出事故。



Comments

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

2025初夏,中国大陆游历两周记

帝国的余晖: 2023年葡萄牙游记

2022年夏末, 瑞士和法国游